本网站未建设完成,请勿大范围分享
icon慈林叶

学会依靠自己

作者:坦尼沙罗比丘
原资料链接
演说时间地点:2024年01月30日,美国慈林寺
译者:Lan
译文最近一次修改时间:2024年08月22日

法谈音频

0:00

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,我们倾向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,但佛陀觉悟到的一个信息是,这世界跌宕起伏,人类社会似乎不会朝着特定方向前进。我们无法保证掌权者真正关心我们的最大利益,所以,我们必须关心自己的最大利益,必须依靠自己。

我们看向外部,发现没有多少东西是可以依靠的。问题是,当审视内心时,有时也感觉那里同样没有多少可依靠。重点是,你其实可以在内心创造一个真正坚实的庇护所。外部的庇护,佛、法、僧的庇护,是一个范例,它传递着这样的信息:如果你想像佛陀和圣僧们在他们心中找到真正的幸福那样,在自己心中找到真正的幸福,这就是你要做的。

四圣谛和正精进都有它们的责任。当心中生起不善念时,要努力将其驱除。然后,竭力防止这些不善念再次萌生。至于善念,如果尚未生起,要设法让它们萌芽;如果已经存在,要尽力让它们更加茁壮。

正精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想要去做。一方面要思考不训练心可能会导致的坏事,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养成好习惯后能做的好事。然后你会因为拥有这种能动性、这种力量而感到欣喜。我们应该不断反思:我们不只是命运的受害者,不只是宇宙大机器中的齿轮。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可塑的因果系统中,至少在的心中,可以找到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。

所以,当评判自己的行为时,不是在作出最终定论,而是在审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(不断在调整的)过程:我们试图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而过程关键是:“这个行为是在引领我们走向目标,还是让我们偏离方向?”如果它让我们偏离了,我们该如何调整航向?如果它正引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我们又该如何坚定这一决心?这正是正精进的功课所在。

学会在你感到疲倦、不适或沮丧的日子里也想要修行。做什么来摆脱这些情绪,让自己重回正轨呢?这是可能的。我们创造的每个思维世界都有它的空白处,我们可以从那里溜出。

这些思维世界就像全息图。全息图可能呈现出远处的景象,但总有一些空白之处,让你意识到这并非真实存在。同理,我们心智创造的世界也有其空白之处,试着去发现它们。找到这些空白的关键是提醒自己:这只是一个创造物。“这是个好的创造吗?如果不是,我没必要继续沉溺其中。我可以让它消散,去寻找新的、更好的东西。”

这是我们所拥有力量的一部分,所以要学会为自己的这种能力感到欣喜。这或许意味着更多的责任,但也远好过无能为力。如果你毫无力量,就只能听凭根本不了解的力量摆布。你也许希望这些力量是善意的,但环顾四周,就像一个喜剧演员曾说的那样,如果真有神明创造了这一切,那么祂也许不坏,但确实有点不思进取。然而,我们并非来此依赖神明。我们终究要依靠自己,而这正是我们希望所在。